就像一位匠人采摘葡萄用来酿酒一样,过去8年,我跨越了无数学科,看了数不尽的书,去探寻每一个学科背后的思想和智慧,无限逼近“创新”这扇窄门。不仅如此,过去8年,混沌大学邀请了全球300多位顶级创新者担任讲师,深度解析他们的创新思想。凯文·凯利(Kevin Kelly)、尤瓦尔·赫拉利(Yuval Harari)、张首晟、周其仁、俞敏洪、周鸿祎、左晖、张邦鑫、梁信军……这个长长的名单,就是一部鲜活的商业创新发展史。 当我们锁定了探究创新的真北,创新这扇奥秘的窄门也仿佛逐渐被开启。我认为,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就是“哲科思维”。你或许已经在混沌大学的课程上听过这个名词,我们反复强调它,认为当下人们缺乏的就是哲科思维,而哲科思维正是实现创新的关键。查理·芒格(Charlie Munger)说:“要想更好地投资,必须更深刻地理解世界。”但是,我们又该如何深刻地理解世界?答案还是哲科思维。 哲学,追问终极;科学,假设验证。过去,我们说哲科思维是无用之大用。言外之意是,你手头上已经没有紧要的事情需要做的时候,学习哲科思维可以帮助你升级。但我现在意识到,这个说法并不准确。我应该斩钉截铁地说:“哲科思维是无用之大用,也是每一位创新者必备的思维方式。” 如何用哲科思维来重构商业教育? 过去的商学院教育,大都是从实践和归纳中找到理论;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,以哲科思维为根基,以演绎的方式,先找到万事万物不变的第一性原理,再用理论指导商业实践。 我相信,所有面向未来的创新者,都应该是科学家、哲学家和企业家三者的合体;我同样相信,面向未来的顶尖创新者,一定是兼具科学思维、哲学思维和商业思维的集大成者。 创业路上,成功永远是一道窄门。 “混沌大学有且只有一个目标,那就是拓宽你的认知边界;如果混沌大学的课程有用,那就是为大家开门。” 你在混沌大学可以学到什么? 混沌大学的内容无关管理,也无关创业,我们有两个关键词:一个是创新;另一个是哲科。我们的外壳是创新,内核是哲科,两者合起来就是混沌大学的使命:让哲科思维点亮创新者。 在这本书中,我们不讲创新的技巧,而讲创新的思维,这些思维的底层就是哲科思维,具体内容可以用以下模型来描述(见图1)。 图1 混沌大学创新模型图 通常,大家理解的创新是渐进式创新,我把它描述为第一曲线,沿着第一曲线的渐进式创新,可以带来10%甚至百分之几十的增长,但我认为,只有第二曲线创新才能带来10倍速的增长。 第二曲线创新并不是对第一曲线的改良,而是重新开启新的曲线。这个理论虽然美好,但是两条曲线中间存在鸿沟,我称之为“非连续性鸿沟”。事实上,企业在第一曲线越成功,就越难以转换到第二曲线,我将其称为人类思维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 如何跨越非连续性鸿沟?我提出的方法论叫“第一性原理”。很多事物表面上看似不连续,但如果我们挖得足够深,就会发现可以找到连续性的桥梁去跨越非连续性的事物,这个“桥梁”就是第一性原理。 那么,如何学习第一性原理?我的建议是从哲科先贤提出的经典理论中汲取营养。 这里第一性原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:①硬学科,如物理学、生物学、复杂性科学等;②软学科,如哲学、心理学、美学等。当然,我们学习这些学科,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,而是要学习这些学科的思维方式,它们提供的是新鲜的思维视角。 在第二曲线创新的学习过程中,我们将内容分为4个模块——创新、战略、竞争和组织,每个模块中会有3个思维模型,一共是12个思维模型(见图2)。这些模型可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被刻意练习和广泛应用。 第二曲线创新引擎 一、创新——第一曲线,第二曲线,分形创新 二、战略——组合创新,单一要素,战略杠杆 三、竞争——错位竞争,颠覆创新,边缘分化 四、组织——价值网络,组织心智,破界创新 图2 第二曲线创新引擎 混沌大学有一句话:“没有好的思维模型,再多的知识积累也是低水平的重复。”成人学习的目的不是获取更多的信息,而是学习更好的思维模型。而在这本书里,我将把混沌创新学科体系中12个完整的思维模型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。 我们在过去越来越碎片化的学习过程中,很容易满足于听到各类新词、新概念。可是,再多的新词,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意思,没有根植于内心的体验,它对你而言就是完全没有用的。如同你知道“草莓”一词在不同语种中的发音,但如果你从未尝过草莓的味道,那么只知道那些发音就没有任何意义。 所以,混沌大学有一个隐喻,叫作“吃到那颗草莓”。 我在本书中所讲的12个思维模型以及里面的很多知识点,也许你未必能全部掌握,但哪怕只掌握一个都可以。学习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,你只要吃到一颗草莓,品尝到那个味道之后,它就会帮助你吃到更多的草莓。我们希望用系统、深刻的学习,帮助你吃到那颗草莓。 管理学科发展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,创新课程原本只是商学院里的选修课而已。混沌大学却把商学院里的选修课提出来成为其课程的全部。我们相信,舍九取一,才可能在有限中创造无限,为成千上万的创新者点亮未来之路。 创业之路九死一生,创新教育任重道远。或许我这本书中所讲的内容,只是打开创新之门的一小步,但这并不重要,就像哥白尼的第一步未必是正确的,只要这个路径发生了转变,或许能帮助更多的人开启创新之门。 李善友《第二曲线创新》 https://item.jd.com/12633474.html (编辑:王星) 版权所有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文中图片除非有标注外,均来源于网络。如若发现有侵犯您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邮箱:qygcbs@163.com |